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印发《团中央书记处会议纪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8 03:10:23  浏览:981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印发《团中央书记处会议纪要》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印发《团中央书记处会议纪要》

(1984年7月23日)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通知:

  经团中央书记处同意,现将《团中央书记处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研究当前经济改革中共青团工作的形势,把握好共青团自身改革的方向,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改革,站在改革前列,为进一步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工作。

 

  七月十六日,团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就经济改革中团的工作的形势和进一步加强对团的自身改革的引导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书记处认为,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的鼓舞下,随着我国农业改革的深入和城市改革的蓬勃兴起,全团在投身经济改革和积极进行自身改革两方面,都出现了好的热头,发展是健康的。

  为了深入贯彻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和团中央常委扩大会议精神,更好地发挥共青团在改革中的作用,搞好团的自身改革,书记处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一、积极带领青年投身经济改革,在改革中当好党的助手。积极动员和带领青年投身经济改革的伟大实践,是共青团在改革中的光荣使命,也是衡量各级团组织在改革中发挥党的助手作用的重要标志。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要进一步了解改革的全局,关心全局的改革,通过自己卓有成效的工作,把广大青年最大限度地发动起来,支持改革,参加改革,为推动本单位、本行业、本地区及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做出贡献。

  二、团的自身改革要从团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在“适应”二字上下功夫。共青团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从总体上说,团的自身改革要受经济改革的规定和制约。因此,必须在经济改革的全局之下来研究和探讨团的自身改革,这样才能找准问题,抓住关键,摸出路子,适应现实生活的新变化。当前,要进一步在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中确立“以四化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探索和研究团的工作内容、活动方式、组织设置、机关建设等问题,搞好团的自身改革。对有关团的全局性的问题,要坚持一切经过试点,采取既积极又慎重的态度。

  三、要正确认识团办实业问题。目前,不少地方团员、青年对办实业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有的已开始行动,这种积极性应当肯定。但是,需要强调,团办实业主要是团组织支持、扶植团员、青年办实业。团办实业只是扩大团的工作领域的措施之一,而不是团在改革中的主要任务,更不是全部任务。不要把团组织的主要精力放到办实业上。为了不至于过多地牵涉各级团委领导的精力,县以上团委书记一般不宜担任各类经济实体的经理、厂长。团办实业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有条件就办,没条件不要勉强去搞。已经办起来的经济实体,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实行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不要和团委机关搅在一起吃“大锅饭”,更不能把团组织变成经济组织。

  四、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改革问题的调查和研究。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事业,是摆在各级团组织、团干部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为了避免盲目性、片面性,增强自觉性、科学性,保证团的改革的健康发展,各级团组织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改革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要着重探讨经济改革的客观规律及团的自身改革的具体途径,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认清改革同团的工作的辩证关系。要注意了解、总结基层团组织和青年在改革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及时推广团组织服从改革、适应改革、服务改革、推动改革和搞好自身改革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青年中的改革积极分子,鼓舞激励广大青年勇敢地站在改革前列。总之,要在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有力地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使团的工作和团的改革顺利地向前发展。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印发《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003年4月16日 财预〔2003〕66号

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吉林、湖北、湖南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改善西部地区基层政权组织办公用房条件,加强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我们。
附件: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

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改善西部地区基层政权组织办公用房条件,加强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是财政部调整设立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解决西部地区乡镇和部分特别困难的县党政机关的基本办公用房条件。
第三条 中央财政设立的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属补助性资金。地方财政应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基层政权建设。中央财政补助地方的基层政权建设资金,根据上年中央财政集中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安排。
第四条 中央财政补助地方的基层政权建设资金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因素法进行分配,全部用于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第五条 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按照“突出重点、集中使用、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围绕各地区基层政权建设的主要任务,集中用于解决办公用房的危房改造、维修等突出问题。
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办公用房条件较差的乡镇,重点向少数民族地区和财政困难地区倾斜。
第六条 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合理排序、滚动安排”的管理办法。
(一)中央财政部门负责制定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制度,分配对地方的基层政权建设补助资金,指导各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工作。
(二)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的实施办法,制定或指导地级财政部门制定有关的建设标准和费用定额;根据本地区基层政权建设需求和资金规模,以3年为周期,按规定程序编制、上报基层政权建设总体规划,建立总项目库,并根据县乡机构改革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在规划项目范围内,申报年度基层政权建设资金需求;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下达后,负责审核确定并下达年度基层政权建设项目预算;总结并上报上一年度本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三)地级财政部门负责编制、上报本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规划,制定有关的建设标准和费用定额;按照轻重缓急、合理排序的原则,向上级财政部门申报年度基层政权建设备选项目;组织年度基层政权建设项目预算的执行。
(四)县、乡级财政部门负责向上级财政部门申报年度基层政权建设备选项目;做好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实施年度基层政权建设项目。
第七条 省级财政部门每年负责将本地区3年基层政权建设滚动计划,以及上年基层政权建设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当年基层政权建设资金项目申请等,按要求上报财政部备案。本地区3年基层政权建设滚动计划如果没有重大调整的,第2和第3年可不报送。
第八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从严控制建设标准,防止出现脱离实际扩建和新建办公用房的现象。
第九条 加强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认真做好项目的选定、执行、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严格执行报告制度。凡发现有自行改变项目内容、扩大使用范围、截留和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的,要扣回补助资金并通报批评;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各级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各级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成都市各级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十月十一日

成都市各级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
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川府发〔2004〕20号)、市政府《关于我市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职责有关规定的通知》(成府发〔2000〕203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级政府(含街道办事处,下同)以及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条各级政府及其所属行政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各级政府有关负责人要负责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抓好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二章政府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四条各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行政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抓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上级政府、同级党委安全生产工作决策、部署、指示的贯彻落实;
  (二)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建立健全并落实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
  (四)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本行政区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五)及时对本行政区的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部署并督促检查;
  (六)落实本地区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并加强考核,建立约束、激励机制。
  第五条各级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具体负责本行政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党委、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指示,主持研究制定本行政区安全生产监管的办法和措施;
  (二)受本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委托,主持召开安全生产工作有关会议,研究和协调处理安全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三)组织并参加本行政区安全生产重要工作、重大活动;
  (四)督促、检查本级政府部门和下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责令有关单位和部门限期整改重大事故隐患;
  (五)监控安全生产专项目标、控制指标运行情况,加强督促检查;
  (六)督促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和水平;
  (七)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时,按规定启动本级政府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第六条各级政府分管其他工作的行政负责人应当抓好分管工作范围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抓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党委、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指示在分管工作范围内的贯彻落实;
  (二)坚持将安全生产工作与分管工作同时安排部署,同时组织实施,同时考核验收;
  (三)督促分管部门认真履行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适时组织开展并参加安全生产大检查,协调重大事故隐患整治工作;
  (四)分管工作范围内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时,按规定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协调事故抢险救援和善后工作。

  第三章部门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七条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本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部门、本系统的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抓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指示在本部门、本系统的贯彻落实;
  (二)组织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下达的安全生产专项目标任务,及时研究解决本部门、本系统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
  (三)坚持将安全生产工作与本部门、本系统的业务工作同时安排部署,同时组织实施,同时考核验收;
  (四)组织和领导本部门、本系统的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督促制定整治措施并加以落实;
  (五)明确本部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人员,并改善其工作条件;
  (六)本部门、本系统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时,按规定启动本部门、本系统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第八条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具体负责抓好本部门、本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指示,结合本部门、本系统工作实际,主持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
  (二)受本部门主要负责人委托,主持召开本部门、本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贯彻上级指示,分析安全形势,部署工作任务;
  (三)组织本部门、本系统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督促相关业务处(室、科、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参加安全生产重要活动;
  (四)督促、指导本部门、本系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和水平;
  (五)本部门、本系统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时,按规定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和善后工作。
  第九条部门分管其他工作的负责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四章责任追究

  第十条各级政府的有关负责人及其所属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忽视安全生产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事故后隐瞒不报、谎报、拖延不报,或者不及时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扩大的,按照省监察厅、省安委会《关于特大事故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川监发〔1996〕11号)、《成都市贯彻〈四川省关于重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试行意见》(成府发〔2004〕56号)有关规定,给予告诫、责令写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组织处理、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一条本办法在实施过程中,国务院、省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