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化学试剂产品生产许可证考核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7 11:18:42  浏览:860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化学试剂产品生产许可证考核办法

化工部


化学试剂产品生产许可证考核办法

1989年12月16日,化工部

(一)凡申请实施化学试剂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以下简称申请企业)应按化学试剂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和本考核办法的规定进行考核审查。
(二)申请企业应具备下列生产条件:
1.工艺规程合理,有一定的先进性,并有工艺操作原始记录。原始记录要做到内容真实可靠,字体整齐、清洁。
2.每个企业必须具备经上级批准有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干部担任厂长、工程师或聘请的技术顾问,负责本企业的技术、质量工作。聘请的技术顾问应有聘书或合同,至少在本企业工作一年以上,对本企业的技术、质量工作较熟悉。
3.具有可胜任本企业技术管理工作和解决技术问题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占本企业人数的5%以上(百人以下的企业不少于3人)。
4.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须具有初中(或相当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操作技能。从事本专业生产三年以上的熟练的操作工人,应占本企业生产工人的70%以上。
5.必须具备生产、包装化学试剂要求的厂房。室内外要整齐清洁,有良好通风、排水、排污的设施。内、外包装、洗瓶须有专用厂房。
6.必须具有生产纯水的装备。生产的水量、质量能满足本企业生产、洗瓶、化验等用水,并有质量控制手段。
7.必须做到文明生产。厂容厂貌整洁,厂房、仪器设备布局合理,室内外无杂物、无名物、积水、垃极等。生产、生活、库房等区严格分开。
工人、化验人员上班穿戴工作服、帽及有关劳动保护用品。
8.凡产生“三废”的产品,必须有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9.原材料来源,产品销售要有正常渠道。
(三)申请企业应具备下列检测条件:
1.必须具有专用分析化验室,其中仪分、化分应设有专用操作间,仪器、设备布局合理、整齐、清洁,应有良好的通风、排污设备。
2.必须设有在厂长领导下的专职质量检测机构(化验室、科),全面负责本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查,监督工作。
化验室(科)的负责人,必须是经专业培训,从事本专业化验5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
厂级化验员,须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并经专业培训3个月以上。有一定独立操作技能的人员,应占本企业总人数的3%以上(百人以下的企业不应少于3人,只生产单一品种的企业不少于2人)。
3.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必须具备按标准要求的全部检测仪器和设备,并有完整的检验记录。记录要做到字体整齐,内容真实可靠。
4.化验室中的计量、计数的器具,必须定期校验,并有计量部门颁发的检定合格证。
5.标准液必须有专人配制和标定,另有专人复标,并有完整的记录。
6.包装、洗瓶,应具有专职(或兼职)质量检查人员。
(四)产品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抽样应由商业仓库或用户仓库中抽取。所抽取样品的批次产量不少于200瓶,同批次可每个级别抽取三瓶,贴上标准封条,加盖企业所在地标准化主管部门或检测单位印章。填写抽样单(见附表一)一式五份,分别报送化学工业部化学试剂监测中心,地方许可证办公室,省监测站或地区站检验小组。样品送检测地点。
2.检测地点应设在符合条件的省级监测站或具备条件的其他检测单位,否则应设在化学工业部地区监测站。
3.检验小组应有省级监测站和地区监测站成员,并吸收部分具备条件的检测单位的成员参加,在化学工业部化学试剂监测中心指导或委托下工作。
4.检测单位收到检测费以后,即开始安排检查。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①技术标准的检查、核对瓶签的技术标准是否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②包装器材的检查。按GB3-119-83之规定。
③产品外观的检查。涉及产品形状按产品技术标准规定考核。固体产品要求色泽一致,结晶颗粒基本均匀一致,液体产品应澄清无异物。
④内在质量的检查包括:
1)按产品技术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全检,在全检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项目还应由检测小组组长或监测站长指定专人复检,复检仍不合格者,须检验其他两瓶榈(只检不合格项目),3瓶样品中2瓶合格则判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若有争议由化学试剂监测中心仲裁。
2)检验结果 检验员认真填写检验记录(包括品名、规格、批号以及实测数据)。要求数字真实可靠。最后将检测结果填写产品质量检验情况汇总表(见附表二)(对不合格产品附不合格报告单)由检验组长(或监测站长)签字,加盖省监测站和地区监测站印章,一式五份送化学工业部化学试剂监测中心签署意见,加盖印章,报化学工业部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组织审核。
⑤检测记录应保存在省监测站或地区监测站。
(五)考核评分办法:
总分为200分,其中生产和测试条件100分,产品质量100分。总分达到160分以上的企业可以推荐颁发化学试剂产品生产许可证(发给正本),其合格产品发给生产许可证副本,未达到分数线的企业,产品虽然检测合格或已达分数线的企业但产品检测不合格的,都不发给生产许可证副本。
1.生产和测试条件的评分按《化学试剂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第四条和本办法二、三项所规定的条件逐条考核,以本办法所规定的《化学试剂产品生产许可证考核评分标准》(见附件一)进行评定。
2.产品质量评分以本次抽样检测的结果进行评定,抽样检测在10个规格以下(含10个)有一个不合格规格由100分中扣10分,全部不合格为零分。10个规格以上(不含10)按检测合格率计分。
最后将意见报化工部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组织审核。
附件
一、化学试剂产品生产许可证考核评分标准
二、化学试剂产品实际抽样清单
三、化学试剂产品质量检验情况汇总表
四、申请化学试剂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考核表
附件一
化学试剂产品生产许可证考核标准
┏━━━━┳━━━━━━━┳━━┳━━━━━━━━━━━━━━━━━━━━━┓
┃ ┃ ┃分数┃ ┃
┃名 称 ┃ 考 核 项目 ┃ ┃ 评分标准 ┃
┃ ┃ ┃标准┃ ┃
┣━━━━╋━━━━━━━╋━━╋━━━━━━━━━━━━━━━━━━━━━┫
┃生产条件┃1.专业技术人员┃5分 ┃ (1)有职称人员,凭职称证件,或上级单位 ┃
┃ (40分) ┃(包括工程师、 ┃ ┃批准文件者,至少有一名并担任本企业负责 ┃
┃ ┃技术员、助工、┃ ┃人 (2分)┃
┃ ┃聘请技术顾问等┃ ┃ (2)无职称的技术人员,应具高中上毕业文 ┃
┃ ┃ ┃ ┃凭,经专业培训半年以上,并从事专业工作3 ┃
┃ ┃ ┃ ┃年以上人员 (1分)┃
┃ ┃ ┃ ┃ (3) (1)+(2)人员应占本企业总人数的5% ┃
┃ ┃ ┃ ┃(百人以下企业不应少于3人 (2分)┃
┃ ┣━━━━━━━╋━━╋━━━━━━━━━━━━━━━━━━━━━┫
┃ ┃2.化验人员 ┃5分 ┃ (1)化验人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 ┃
┃ ┃ ┃ ┃有高中毕业证,并经专业培训3个月以上 (1分)┃
┃ ┃ ┃ ┃ 经省级考核,有合格证者 (1分)┃
┃ ┃ ┃ ┃ (2)化验人员占总人数3%(百人以下企业 ┃
┃ ┃ ┃ ┃不少于2人) (1分)┃
┃ ┃ ┃ ┃ (3)现场考核:应知部分 (1分)┃
┃ ┃ ┃ ┃ 应会部分 (1分)┃
┃ ┣━━━━━━━╋━━╋━━━━━━━━━━━━━━━━━━━━━┫
┃ ┃3.熟练操作工人┃5分 ┃ (1)文化程度应具备初中(或相当初中) ┃
┃ ┃ ┃ ┃以上,有毕业证书或证件 (2分)┃
┃ ┃ ┃ ┃ (2)从事本岗位操作3年以上人员占操作 ┃
┃ ┃ ┃ ┃工人的70%以上 (1分)┃
┃ ┃ ┃ ┃ (3)现场考核:应知部分 (1分)┃
┃ ┃ ┃ ┃ 应会部分 (1分)┃
┃ ┣━━━━━━━╋━━╋━━━━━━━━━━━━━━━━━━━━━┫
┃ ┃4.工艺操作规程┃5分 ┃ (1)工艺内容齐全(包括项目:产品名称, ┃
┃ ┃ ┃ ┃产品性状用途,技术标准,各项经济指标, ┃
┃ ┃ ┃ ┃工艺流程图或说明,设备型号规格数量,操 ┃
┃ ┃ ┃ ┃作方法详细说明,安全及三废措施) ┃
┃ ┃ ┃ ┃ (具备其中一项0.5分,齐全4分) ┃
┃ ┃ ┃ ┃ (2)评审工艺先进性,先进者 (1分)┃
┗━━━━┻━━━━━━━┻━━┻━━━━━━━━━━━━━━━━━━━━━┛
续表
┏━━━━┳━━━━━━━┳━━┳━━━━━━━━━━━━━━━━━━━━━┓
┃ ┃ ┃分数┃ ┃
┃名 称 ┃ 考 核 项目 ┃ ┃ 评分标准 ┃
┃ ┃ ┃标准┃ ┃
┣━━━━╋━━━━━━━╋━━╋━━━━━━━━━━━━━━━━━━━━━┫
┃生产条件┃5.工艺记录 ┃2.5 ┃ (1)建立健全工艺操作记录 (1分)┃
┃ (40分) ┃ ┃ 分┃ (2)工艺记录填写认真,不乱写乱画 (1.5分)┃
┃ ┣━━━━━━━╋━━╋━━━━━━━━━━━━━━━━━━━━━┫
┃ ┃6.设备状况 ┃5分 ┃ (1)有专人管理,清洁、无油污、无尘土 (1分)┃
┃ ┃ ┃ ┃ (2)设备运转正常,经常维修,无跑冒滴漏 (2分)┃
┃ ┃ ┃ ┃ (3)有运行记录,完整、整洁 (1分)┃
┃ ┃ ┃ ┃ (4)有维护、保养制度 (1分)┃
┃ ┣━━━━━━━╋━━╋━━━━━━━━━━━━━━━━━━━━━┫
┃ ┃7.文明生产 ┃2.5 ┃ (1)厂容厂貌整齐清洁 (0.5分)┃
┃ ┃ ┃ 分┃ (2)生活区和生产区分开 (0.5分)┃
┃ ┃ ┃ ┃ (3)生产区无垃圾、污物,无名物、积水等(1分)┃
┃ ┃ ┃ ┃ (4)各类工种人员按规定配备齐全工作 ┃
┃ ┃ ┃ ┃ 衣帽 (0.5分)┃
┃ ┣━━━━━━━╋━━╋━━━━━━━━━━━━━━━━━━━━━┫
┃ ┃8.三废处理 ┃5分 ┃ (1)凡生产三废产品有治理措施 (1分)┃
┃ ┃ ┃ ┃ (2)治理措施有效果 (2分)┃
┃ ┃ ┃ ┃ (3)室内整洁,无垃圾、无积水等 (2分)┃
┃ ┣━━━━━━━╋━━╋━━━━━━━━━━━━━━━━━━━━━┫
┃ ┃9.厂房状况 ┃5分 ┃ (1)凡具备生产化学试剂要求的厂房 (2分)┃
┃ ┃ ┃ ┃ (2)室内有排风、排污装置 (1分)┃
┃ ┃ ┃ ┃ (3)室内整洁,无垃圾、无积水等 (2分)┃
┣━━━━╋━━━━━━━╋━━╋━━━━━━━━━━━━━━━━━━━━━┫
┃测试条件┃1.几级检验 ┃5分 ┃ (1)凡只有一级检验出厂者 (2分)┃
┃ (40分) ┃ ┃ ┃ (2)有车间控制 (2分)┃
┃ ┃ ┃ ┃ (3)有初检(当班工人)中间控制 (1分)┃
┃ ┣━━━━━━━╋━━╋━━━━━━━━━━━━━━━━━━━━━┫
┃ ┃2.成品检验 ┃12.5┃ (1)严格执行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1.5分)┃
┃ ┃ ┃ 分┃ ┃
┗━━━━┻━━━━━━━┻━━┻━━━━━━━━━━━━━━━━━━━━━┛
续表
┏━━━━┳━━━━━━━┳━━┳━━━━━━━━━━━━━━━━━━━━━┓
┃ ┃ ┃分数┃ ┃
┃名 称 ┃ 考 核 项目 ┃ ┃ 评分标准 ┃
┃ ┃ ┃标准┃ ┃
┣━━━━╋━━━━━━━╋━━╋━━━━━━━━━━━━━━━━━━━━━┫
┃测试条件┃ 执行标准 ┃ ┃ (2)凡标准有修改时应有操作指示 (0.5分)┃
┃ (40分) ┃ 检验记录 ┃ ┃ (3)凡标准有变动时应执行新标准 (0.5分)┃
┃ ┃ 检验报告 ┃ ┃ (4)有检验记录 (2分)┃
┃ ┃ ┃ ┃ (5)记录整洁,字体工整,内容真实可靠 (1.5分)┃
┃ ┃ ┃ ┃ (6)记录有批次负责人审核、签字等 (1.5分)┃
┃ ┃ ┃ ┃ (7)有成品分析报出厂报告 (1分)┃
┃ ┃ ┃ ┃ (8)出厂成品分析告全检 (1分)┃
┃ ┃ ┃ ┃ (9)成品分析报告实测数据真实可靠 (1分)┃
┃ ┃ ┃ ┃ (10)中间体半成品有报告单 (1分)┃
┃ ┃ ┃ ┃ (11)报告整洁,字体正 (1分)┃
┃ ┣━━━━━━━╋━━╋━━━━━━━━━━━━━━━━━━━━━┫
┃ ┃3.检测条件 ┃15分┃ (1)具备专用分析化验室 (2分)┃
┃ ┃ ┃ ┃ (2)室内具有排风、排污等设置 (1分)┃
┃ ┃ ┃ ┃ (3)仪分、化分、天平有专用操作室 (2分)┃
┃ ┃ ┃ ┃ (4)仪器、设备布局合理,室内光线明亮 (1分)┃
┃ ┃ ┃ ┃ (5)所具备的仪器设备,灵敏度符合标准 ┃
┃ ┃ ┃ ┃ 要求 (3分)┃
┃ ┃ ┃ ┃ (6)所有仪器设备应有维护、保养措施 (1分)┃
┃ ┃ ┃ ┃ (7)所用仪器设备清洁、整齐,有专人负责(1分)┃
┃ ┃ ┃ ┃ (8)应有运行记录、使用记录,记录整齐 (2分)┃
┃ ┃ ┃ ┃ (9)标准溶液有专人配置、专人复标或 ┃
┃ ┃ ┃ ┃ 外购 (2分)┃
┃ ┣━━━━━━━╋━━╋━━━━━━━━━━━━━━━━━━━━━┫
┃ ┃4.仪器、仪表校┃7.5 ┃ (1)分析天平应有当地部门的校验证 (2分)┃
┃ ┃验分析天平、滴┃ 分┃ (2)滴定管应有专业人员的校验值证明 (2分)┃
┃ ┃定管温度计校验┃ ┃ (3)应用滴定管时使用校验值 (1分)┃
┃ ┃和应用 ┃ ┃ (4)温度计应有专业部门的校验值证明 (1.5分)┃
┃ ┃ ┃ ┃ (5)应用温度计时应有校验值 (1分)┃
┗━━━━┻━━━━━━━┻━━┻━━━━━━━━━━━━━━━━━━━━━┛
续表
┏━━━━┳━━━━━━━┳━━┳━━━━━━━━━━━━━━━━━━━━━┓
┃ ┃ ┃分数┃ ┃
┃名 称 ┃ 考 核 项目 ┃ ┃ 评分标准 ┃
┃ ┃ ┃标准┃ ┃
┣━━━━╋━━━━━━━╋━━╋━━━━━━━━━━━━━━━━━━━━━┫
┃其他部分┃1.包装情况:厂 ┃6分 ┃ (1)内外包装应分开房间操作 (1分) ┃
┃ (20分) ┃房、器材 ┃ ┃ (2)室内应清洁卫生,无杂物等 (1分) ┃
┃ ┃ ┃ ┃ (3)包装器材整洁,有专人负责 (1分) ┃
┃ ┃ ┃ ┃ (4)包装器材整洁,有专人负责 (1分) ┃
┃ ┃ ┃ ┃ (5)包装设有专人或兼职检查人员 (1分) ┃
┃ ┃ ┃ ┃ (6)专职或兼职检查人员,人职有权 (1分) ┃
┃ ┣━━━━━━━╋━━╋━━━━━━━━━━━━━━━━━━━━━┫
┃ ┃2.纯水制备 ┃5分 ┃ (1)有制备纯水设备或外购 (2分) ┃
┃ ┃ ┃ ┃ (2)有控制纯水质量的手段 (2分) ┃
┃ ┃ ┃ ┃ (3)纯水生产量能满足七企业使用 (1分) ┃
┃ ┣━━━━━━━╋━━╋━━━━━━━━━━━━━━━━━━━━━┫
┃ ┃3.规章制度 ┃5分 ┃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3分) ┃
┃ ┃ ┃ ┃ (2)贯彻执行各制度有成效 (2分) ┃
┃ ┣━━━━━━━╋━━╋━━━━━━━━━━━━━━━━━━━━━┫
┃ ┃4.原料来源 ┃2分 ┃ 主要原材料来源有供货合同 (2分) ┃
┃ ┣━━━━━━━╋━━╋━━━━━━━━━━━━━━━━━━━━━┫
┃ ┃5.销售渠道 ┃2分 ┃ 所有发证产品有供销合同 (2分) ┃
┗━━━━┻━━━━━━━┻━━┻━━━━━━━━━━━━━━━━━━━━━┛
注: 1.凡不具备与申请产品技术标准要求相符的仪器、设备等,由总分中扣除40分
2.凡不具备与申请产品工艺规格要求相符的仪器、设备等,由总分中扣除40分
3.进口分装企业的生产条件部分中有闰关条款在考核时供参考, 测试条件部分
改为60分(各项分数×1.5), 其他部分改为40分(各项分数×2)
附件二
化学试剂产品实际抽样清单
┏━━┳━━━━┳━━━━━━┳━━━━━━━┯━━━┳━━━━┳━━━━━┓
┃ ┃ ┃ ┃ │ ┃ ┃ ┃
┃日期┃抽样地点┃ 225序号 ┃ 产品名称 │级 别┃ 批 号┃ 备 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抽样负责人:
附件三
化学试剂产品质量检验情况汇总表
企业名称: 取样地点: 检验地点: 检验时间:
┏━━━┳━━━┳━━┳━┳━━┳━━━━┳━━━┳━━━━━━━━━━━┳━━━━━━━━┳━━━━━━┓
┃ ┃ ┃ ┃ ┃ ┃ ┃ ┃ 内在质量 ┃ 包装质量 ┃结论及说明 ┃
┃"255" ┃ 产品 ┃产品┃级┃包装┃生产单位┃检验执┣━━┳━━┳━━┳━━╋━━┳━━┳━━┫(对一个被检 ┃
┃序号 ┃ 名称 ┃批号┃别┃单位┃执行标准┃行标准┃检验┃指标┃实测┃产品┃器材┃密封┃标签┃产品及总结论┃
┃ ┃ ┃ ┃ ┃ ┃ ┃ ┃项目┃ ┃ ┃外观┃ ┃ ┃ ┃要具体明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盖章) ┃
┃ ┃ ┃ ┃ ┃ ┃ ┃ ┃ ┃ ┃ ┃ ┃ ┃ ┃ ┃ 年 月 日┃
┗━━━┻━━━┻━━┻━┻━━┻━━━━┻━━━┻━━┻━━┻━━┻━━┻━━┻━━┻━━┻━━━━━━┛
填表说明:检验内在质量合格的产品,内在质量栏内只写符合标准,对内在质量不合格的
产品则按表格填写(并附不合格报告单)
附件四
申请化学试剂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考核表
企业名称: 全厂总人数: 编号:
┏━━━━━━━━━━━━━━━━━━━━━━━━━━┳━━━━━━━━━━━━━━━━━━━┳━━━━━━━┳━┳━┳━┓
┃ 生产条件 ┃ 检测条件 ┃ 包装.纯水 ┃ ┃ ┃ ┃
┣━━━━━━━━━━━━┳━┳━┳━┳━┳━┳━┳━╋━┳━━━━━┳━━━━━┳━━━━━╋━┳━┳━┳━┫ ┃ ┃ ┃
┃ 专业人员组成 ┃工┃工┃设┃文┃三┃厂┃营┃几┃成品检测 ┃ 检测条件 ┃ 仪器仪表 ┃厂┃包┃检┃纯┃规┃原┃销┃
┃ ┃ ┃ ┃ ┃ ┃ ┃ ┃ ┃ ┃ ┃ ┃ 检测 ┃ ┃ ┃ ┃ ┃ ┃ ┃ ┃
┣━━┳━┳━┳━┳━┳━┫艺┃艺┃备┃明┃废┃房┃业┃级┣━┳━┳━╋━┳━┳━╋━┳━┳━┫房┃装┃查┃水┃章┃料┃售┃
┃技 ┃技┃助┃工┃化┃熟┃ ┃ ┃ ┃ ┃ ┃ ┃ ┃ ┃执┃检┃检┃化┃仪┃标┃天┃滴┃温┃ ┃ ┃ ┃ ┃ ┃ ┃ ┃
┃术 ┃术┃ ┃程┃验┃练┃规┃记┃状┃生┃治┃状┃执┃检┃行┃验┃验┃验┃器┃准┃ ┃ ┃度┃状┃器┃人┃制┃制┃来┃渠┃
┃人 ┃员┃工┃师┃人┃工┃ ┃ ┃ ┃ ┃ ┃ ┃ ┃ ┃标┃记┃报┃室┃设┃溶┃ ┃ ┃计┃ ┃ ┃ ┃ ┃ ┃ ┃ ┃
┃员 ┃ ┃ ┃ ┃员┃人┃程┃录┃况┃产┃理┃况┃照┃验┃准┃录┃告┃条┃备┃液┃平┃管┃ ┃态┃材┃员┃备┃度┃源┃道┃
┃ ┃ ┃ ┃ ┃ ┃ ┃ ┃ ┃ ┃ ┃ ┃ ┃ ┃ ┃ ┃ ┃ ┃件┃ ┃ ┃ ┃ ┃ ┃ ┃ ┃ ┃ ┃ ┃ ┃ ┃
┣━━╋━╋━╋━╋━╋━╋━╋━╋━╋━╋━╋━╋━╋━╋━╋━╋━╋━╋━╋━╋━╋━╋━╋━╋━╋━╋━╋━╋━╋━┫
┃人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初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续表
┏━━┳━━━━━┳━┳━┳━┳━┳━┳━┳━┳━┳━┳━┳━┳━┳━┳━┳━┳━┳━┳━┳━┳━┳━┳━┳━┳━┳━┳━┓
┃评分┃ ┃ ┃ ┃ ┃2 ┃ ┃2 ┃2 ┃2 ┃ ┃ ┃2 ┃ ┃ ┃ ┃7 ┃2 ┃2 ┃2 ┃2 ┃ ┃ ┃ ┃ ┃ ┃ ┃ ┃
┃ ┃ 5 ┃5 ┃5 ┃5 ┃. ┃ 5┃. ┃. ┃. ┃5 ┃5 ┃. ┃5 ┃5 ┃5 ┃. ┃. ┃. ┃. ┃. ┃2 ┃2 ┃2 ┃5 ┃5 ┃2 ┃2 ┃
┃标准┃ ┃ ┃ ┃ ┃5 ┃ ┃5 ┃5 ┃5 ┃ ┃ ┃5 ┃ ┃ ┃ ┃5 ┃5 ┃5 ┃5 ┃5 ┃ ┃ ┃ ┃ ┃ ┃ ┃ ┃
┣━━╋━━━━━┻━┻━┻━┻━┻━┻━┻━┻━┻━┻━┻━┻━┻━┻━┻━┻━┻━┻━┻━┻━┻━┻━┻━┻━┻━┻━┫
┃ ┃一.生产、测试条件总分__________ ┫
┃评 ┃一.生产、测试条件总分__________ ┃
┃ ┃ ┃
┃ ┃二.产品质量检测总分 抽样规格数____ 其中 合格数______ 合格率______________ 评分__________ ┃
┃ ┃ 不合格数____ (10个以下者不填合格率) ┃
┃ ┃ ┃
┃分 ┃ ┃
┣━━╋━━━━━━━━━━━━━━┳━━━━━━━━━━━━━━┳━━━━━━━━━━━━━━━━━━━━━━━━━━━┫
┃审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委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 化学试剂监测中心审核意见 ┃
┃核 ┃产许可证办公室审核意见 ┃(局)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审核意见┃ ┃
┃意 ┃ ┃ ┃ ┃
┃见 ┃ ┃ ┃ ┃
┃ ┃ ┃ ┃ ┃
┃ ┃ ┃ ┃ ┃
┃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注:1.凡达到规定的条件给满分。
2.凡达不到条件者,请在以上的空格中说明,酌情扣分或零分。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吉林省农业税征收暂行实施办法》等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吉林省农业税征收暂行实施办法》等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
 

吉政办发〔2002〕42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省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制定的《吉林省农业税征收暂行 实施办法》、《吉林省农业特产农业税征收暂行实施办法》、《吉林 省村范围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暂行办法》、《吉林省农民负担监督管 理若干规定》和《关于改革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吉林省农业税征收暂行实施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 点工作的通知》(中发〔2000〕7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 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1〕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 税条例》和《吉林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吉发〔2002〕7号),制 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吉林省境内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 人,都是农业税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按照本办法规定缴纳农 业税。

  第三条 各级地税部门是农业税及附加的征收机关。

  第四条 对下列农业收入征收农业税:

  (一)粮食作物收入;

  (二)豆类和薯类作物收入;

  (三)棉花、油料、烟叶、糖料、麻类、蔬菜、果用瓜等农作物收 入;

  (四)国务院、省人民政府规定或者批准征收农业税的其他农业收 入。

  第五条 农业税计税土地为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农民承包 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计税面积为二轮承包耕地面积。二轮承包耕地面 积与实际面积不符的,经市、县(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可本着整体稳定 ,个别调整的原则,据实核定计税面积。村组机动地,其它单位和个人从 事农业生产的土地,计税面积为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新增耕 地或因征(占)用、自然灾害等减少的耕地,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六条 农作物常年产量确定以玉米为主粮,计税的各种农作物产量一 律折算为主粮,单位为公斤。折算比率由省人民政府统一确定。

  第七条 农业收入按照下列标准计算:

  (一)种植粮食作物的收入,按照粮食作物的常年产量计算;

  (二)种植豆类和薯类作物的收入,按照同等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的常 年产量计算;

  (三)种植棉花、油料、烟叶、糖料、麻类、蔬菜、果用瓜等农作 物的收入,比照同等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的常年产量计算。

  第八条 常年产量应根据土地和自然条件,按照正常年景的产量评 定。常年产量评定以后,要保持长期稳定,未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不得调 整。

  第九条 农业税的征收实行差别比例税率,最高不超过常年产量的 7%。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在规定的最高税率内,确定本地区税率, 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条 国有农场(林场、牧场)农业税税率另行规定。有农业收 入的机关、企事业等其他单位,参照所在地常年产量和税率计征。

  第十一条 耕种行洪区和水库库区内等无固定收入土地的,不评定 常年产量,有收获的年份按照所在地的常年产量和税率计征。

  第十二条 农业税征收附加。附加比例最高不超过农业税正税的 40%。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可在农业税及其附加的总体负担水平最 高不超过农业税计税常年产量的8.4%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报省人民政 府批准后执行。农业税附加,要按照规定的比例,由征收机关随同正税 同步征收。国有农场以及有农业收入的机关、企事业等单位,耕种自有 土地的不征收农业税附加。

  第十三条 依法开垦荒地从有收入的年份起,免征农业税1年。移 民开垦荒地从有收入年份起,免征农业税3年。

  第十四条 从下列土地上得到的农业收入,免征农业税:

(一)农业 科研机构和农业、林业、水利院校用作农业实验的耕地。

(二)对农业部门所属以非营利为目的的农作物良种示范繁殖农场,良种繁殖面积占 农场总耕地面积70%(含70%)以上的,全额免征农业税;面积在70%以下的 ,对繁殖良种的耕地免征农业税。

  (三)零星种植农作物的宅旁隙地。

  第十五条 按国家规定退耕还林、还草的计税土地,按照国家规定 征收和减免农业税。

  第十六条 经批准的基本建设用地和因水冲沙压变质变形等确实 不能再耕种的土地,经征收机关和土地管理部门核实,停征农业税。

  第十七条 旱田改种水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土地,受益未满3年 的仍按以前的常年产量计征农业税,从第四年起,按水田重新评定常年 产量计征。水田改种旱田的土地,按当年旱田常年产量计征农业税。

  第十八条 基本农田以外的土地改种果树、药材和其它经济林木 的,经当地征收机关调查核实确实没有农业收入的,经批准可以免征农 业税。

  第十九条 农村烈军属、残疾人、五保户及特困户,因生活贫困或 者缺乏劳动力而纳税确有困难的,可以减征或者免征农业税。

  第二十条 纳税人种植的农作物因遭受水、旱、风、雹或者其他 自然灾害,实产折主粮达不到计税常年产量的,根据歉收程度,按照下列 减免标准计算,减征或者免征当年的农业税:

  歉收不足2成的不减征;

  歉收2成(含2成)以上不到3成的,减征依率计征税额的20%;

  歉收3成(含3成)以上不到4成的,减征依率计征税额的40%;

  歉收4成(含4成)以上不到5成的,减征依率计征税额的70%;

  歉收5成(含5成)以上的免征。

  农业税附加,要按照规定的比例,由征收机关随同正税同比例减免 。

  第二十一条 农业税社会减免和灾歉减免,必须由本人申请,经村 民委员会民主评议,乡(镇)政府和当地征收机关核实后,报市州、县(市 )以上征收机关批准。

  第二十二条 市州、县(市)以上征收机关要从当年依率计征农业 税税额中提取20%的“以丰补歉”调剂资金,专项用于农业税减免。其 中:70%留给市州、县(市),用于辖区内农业税的社会减免和自然灾害减 免,30%上缴省,用于补助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市州、县(市)农业税减免 。

  市州、县(市)以上征收机关要从附加比例确定的附加额中提取20 %的“以丰补歉”调剂资金,留在村提留中,同时,相应减少乡镇财政对 村级的补助,减下来的补助资金,纳入农业税附加减免资金,与正税减免 资金统一管理使用。

  各级征收机关要加强对减免资金的管理,动用减免资金需同级政府 批准。农业税正税减免资金与附加减免资金设立专户,统一管理。

  第二十三条 农业税征收机关根据市州、县(市)人民政府核定的 农业税税额,编制农业税征收清册,并向纳税人发出纳税通知书。纳税 人在纳税期限内到指定的征收机关缴纳农业税及附加,征收机关收到税 款时,开具统一印制的农业税及附加完税凭证。

  第二十四条 农业税征收机关对农业税正税和附加同时征收后,统 一缴入农业税收存款户,由征收机关对正税和附加按资金性质、管理权 限及时进行划分,正税缴入国库,附加划入乡(镇)农经站。

  第二十五条 市州、县(市)征收机关对纳税人的土地和常年产量 ,应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如有变动,要及时变更纳税登记。

  第二十六条 农业税征收机关按农业税计税要素核定的应纳税额 和减免税额,要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七条 农业税征收机关可在乡(镇)村建立协税、护税网络 ,聘用协税护税人员。征收机关应依据有关税收法规,制定协税、护税 人员岗位责任和行为规范,加强指导监督。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协 助农业税征收机关做好征收工作,村级要设立农业税征收帐簿。征收机 关要根据协税、护税人员的工作量和任务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的劳务报 酬。

  第二十八条 农业税分为夏、秋两季征收,夏征期为3月1日至9月 30日;秋征期为10月1日至12月31日。夏征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取得 产品收入的当日,纳税期限为30日;秋征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当地主 要粮食作物正常收获时间,纳税期限为2个月。因粮食收购入库原因,影 响农业税按期征收入库的,经县(市、区)以上征收机关批准可以缓征, 缓征期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

  征收机关根据当地种植农作物的结构及其收获时节和纳税人的经 济构成状况,也可以实行常年征收。

  第二十九条 农业税及附加以折征代金的方式结算。

  农业税及附加以实物交纳、货币结算的,征收机关可驻粮库(站)征 收或委托粮食部门在收购粮食时代扣代缴税款;交纳现金的主要由征收 机关直接征收或由征收机关组织协税、护税员征收。纳税人应当按照 征收机关的规定主动到征收机关缴纳税款。代扣代缴的税款和以现金 形式征收的税款,要做到日清日结,及时上缴国库。具体征收方式由征 收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三十条 农业税的计税价格,以粮食年度当年主粮保护价为基础 ,综合考虑市场因素,由省人民政府确定。

  第三十一条 农业税征收经费从农业税及其附加实征总额中按一 定的比例安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由征收机关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和管 理。

  第三十二条 纳税人已取得农业收入,不按纳税通知期限缴纳税款 的,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第三十三条 纳税人有能力缴纳应纳税款,而无正当理由不按期限 缴纳的,征收机关可以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可按有关法律 法规执行。

  第三十四条 纳税人同征收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或者对征收机 关处罚决定不服的,必须先按规定缴纳税款及滞纳金,然后可以依法申 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五条 纳税人偷税、抗税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六条 农业税及附加的征收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未尽事宜,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执行。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吉林省农业特产农业税征收暂行实施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 点工作的通知》(中发〔2000〕7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 费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发〔2001〕5号)、《国务院关于对农业特产收 入征收农业税的规定》(国务院令第143号)和《吉林省农村税费改革试 点方案》(吉发〔2002〕7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吉林省境内生产、收购应税农业特产品的单位和个 人为农业特产农业税(以下简称农业特产税)纳税人,按照本办法规定缴 纳农业特产税。

  第三条 各级地税部门是农业特产税及附加的征收机关。

  第四条 生产下列农业特产品的,由生产单位和个人按所取得的收 入和规定的税率缴纳农业特产税。

  (一)园艺收入,包括果品(含采集野生水果)、蚕茧、花卉、苗木等 园艺产品收入;

(二)水产收入,包括水生植物、淡水养殖(含林蛙)及捕 捞品收入;

(三)林木收入,包括原木、木本油料及其他林木产品收入;

(四)药材收入,包括植物药材和动物药材收入;

(五)食用菌收入,包括黑 木耳、银耳、香菇、蘑菇等食用菌产品及菌种收入;

(六)其他农业特产 品收入,包括蜂蜜、山野菜等特产品收入;

(七)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 应税农业特产品收入。

  第五条 收购烟叶、牲畜产品的,由收购单位和个人按照收购金额 和规定的税率缴纳农业特产税。

  收购烟叶、牲畜产品以外其他应税未税产品的,由收购单位和个人 按本办法代扣代缴生产环节的农业特产税。

  第六条 应税农业特产品收入是指初级产品收入。包括为保鲜、 防腐进行简单加工的产品收入。

  第七条 农业特产税税目、税率,依照本办法所附的农业特产税税 目税率表执行。

  第八条 增加或减少农业特产税税目,由市州、县(市)人民政府提 出申请,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 农业特产税税率的调整,除国家统一规定外,由省人民政 府决定。

  第十条 农业特产税应纳税额按照农业特产品实际收入(收购金额 )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农业特产品的计税收入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具 体计算核定方法:(一)对生产者征收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实际产量× 国家规定的收购价格或市场价格×适用税率。

  应税未税农业特产品连续加工的产成品,折算成原产品的实际收入 计税。(二)对收购者征收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实际收购量×收购价 格×适用税率。(三)对零星分散、不易掌握实际收入的品目,征收机关 可以采取评定产量的方法,按当地市场平均价格核定收入,计算征收农 业特产税。

  第十一条 农业特产税的减征、免征。

(一)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 院校进行科学试验所取得的农业特产品收入,在试验期间免征农业特产税。

(二)新开发的荒山、荒地、滩涂、水面,种植、养殖的农业特产品 ,除属一次性收益的,自有收入时起两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

(三)农民 在宅基地范围内为自用而生产的农业特产品,免征农业特产税。

(四)农村烈军属、残疾人、五保户及特困户,纳税确有困难的,可酌情减征或 免征农业特产税。

(五)残疾人占企业生产一线人数35%以上的福利企业 免征农业特产税。

(六)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特产品减产减收 ,纳税确有困难的,可酌情减征或免征农业特产税。

  第十二条 农业特产税的减免,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经当地征收机 关审核,报市州、县(市)以上地方税务机关批准。

  第十三条 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应当单独核算减税、免 税项目的收入,未单独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提供计税收入的,不予减税或 者免税。

  第十四条 在基本农田以外的土地上生产的农业特产品,取得农业 特产收入后,改征农业特产税。

  第十五条 农业特产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一)生产单位和个人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农业特产品收获、出售的当日;(二)收购单位和个 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购产品的当日。

  第十六条 纳税人在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之日起30日内向当地征收 机关申报纳税。具体缴纳税款期限,由当地征收机关根据纳税人的实际 情况确定。

  第十七条 在生产环节纳税的单位和个人,向生产地征收机关或代 征单位缴纳农业特产税;在收购环节纳税的单位和个人或由收购单位代 扣代缴的农业特产税,向收购地征收机关缴纳。

  第十八条 应税农业特产品运出征收机关管辖地以外的,纳税人应 按规定事先向指定的征收机关或代征单位缴纳农业特产税,按规定办理 有关外运签证手续,持有关纳税凭证随货同行。否则,一经查出,由查验 地征收机关补征农业特产税。

  省外运进我省各地的应税农业特产品,凡持有省外征收机关开具的 农业特产品外运证明的,在我省境内不再缴纳农业特产税。

  第十九条 农业特产税的征收,可采取查帐征收、查定征收、查验 征收、定期定额征收等多种方式。

  第二十条 农业特产税征收机关要根据每年的税源调查结果,编制 农业特产税税源台帐,并向纳税人发出纳税通知书。纳税人在规定的纳 税期限内缴纳税款,征收机关收到税款时,开具统一印制的农业特产税 及附加完税凭证。

  第二十一条 县以上征收机关,可以委托有关单位和个人代征农业 特产税。受委托代征农业特产税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有关规定依法代 征税款。

  第二十二条 除国有、乡(镇)以上集体企业及部队、机关、学校 等单位以外的纳税人生产的农业特产品,在生产环节按实征正税税额的 20%征收农业特产税附加。

  农业特产税附加,要按照规定的比例,由征收机关随同农业特产税 同步征收和减免。

  第二十三条 农业特产税征收机关对农业特产税和附加同时征收 后,统一缴入农业税收存款户,由征收机关对农业特产税和附加按资金 性质、管理权限及时进行划分,农业特产税缴入国库,附加划入乡镇经 管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执行 。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日起执行。

 

吉林省农业特产税税目税率表(略)
 

 

吉林省村范围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 发展,规范村内筹资筹劳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根据《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发〔2000〕7号)和《 吉林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吉发〔2002〕7号)要求和农业部《村 级范围内筹资筹劳管理暂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筹资筹劳是指村民委员会在本村范围内,为兴 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向农民筹集资金和要求农民出工的行为。

  第三条 向农民筹资筹劳,实行一事一议、上限控制。

  向农民筹资筹劳本着量力而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 原则进行。

  第四条 依据本办法规定承担的资金和劳务是农民应尽的义务,除 按规定减免外,必须履行。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民负担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 村内筹资筹劳的管理、监督和审计。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 村内筹资筹劳的管理、监督和审计,日常工作由乡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 负责。

 

第二章 筹资筹劳的范围、对象、标准和程序

 

  第六条 在本 村范围内兴办下列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可以向农民筹资筹劳:(一)农田 水利基本建设;(二)植树造林;(三)修建村屯道路;(四)修建村办公室; (五)修建文化体育设施;(六)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其他 集体生产公益事业。

  不属于前款规定的集体生产公益事业不得向农民筹资筹劳。严禁 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变成固定收费项目。

  第七条 下列农民和农村劳动力承担筹资筹劳的义务:(一)本村承 包土地的农民都有承担筹资的义务;(二)本村承包土地的农村劳动力都 有承担筹劳的义务;(三)本村不承包土地务工经商的农民都有承担集体 生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的义务。

  第八条 向农民筹资每年每人不得超过15元,向农民筹劳每个农村 劳动力每年不得超过10个工日。

  遇到特大防洪、抢险、抗旱等紧急任务,经县级农民负担主管部门 审核、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临时动用农村劳动力,但要明确动用期限和 数量。除此之外,动用农村劳动力要实行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九条 对本村不承包土地务工经商的农民,本着权利义务相一致 的原则,按照“一事一议”筹资和村提留人均承担水平交纳村集体生产 公益事业建设资金。收取的资金纳入“一事一议”筹资内统一管理。 第十条 对家庭确有困难,不能承担或不能完全承担筹资任务的农户, 由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报乡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给予相应的减免。

  第十一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农村劳动力,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 表会议讨论通过,可减免其承担的筹劳工日:(一)三等乙级以上的退役 军人以及复员军人复员未满一年的;(二)因病、伤、残等原因不能参加 劳动的;(三)孕妇或者分娩未满一年的;(四)按国家有关规定应当减免 的。

  第十二条 需要向农民筹资筹劳的项目、数额和收取时间等事项 ,由村民委员会在每年第一季度提出计划并按事项作出预算,经村民会 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要有纪录,到会 村民要签名盖章。

  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筹资筹劳决定后,村民委员会应当将 筹资筹劳决定,报乡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审核,由乡级人民政府批准,报 县级农民负担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 筹资筹劳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三条 村内筹资筹劳必 须按本办法规定的范围使用,严禁挪用。

  向农民筹劳一般应当在农闲期间使用,不得跨村使用。

  第十四条 向农民筹劳应以出劳为主,不得强制农民以资代劳。农 民自愿以资代劳的,应当由本人或其委托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经村民委员会同意后方可以资代劳。

  第十五条 代劳金的折算标准不得超过上年农民劳均日纯收入水 平。具体标准,每年由乡级人民政府提出,报县级农民负担主管部门批 准。

  代劳金应在使用劳务前交纳,由村民委员会收取,交乡级农村经营 管理部门代管。代劳金必须全部用于支付代劳者的劳动报酬,不得截留 、挪用。

  第十六条 经批准的筹资筹劳预算,由乡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村 民委员会负责在省农民负担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农民负担监督卡上登 记,并由村民委员会分发到农户。

  村民委员会按照农民负担监督卡所登记的筹资筹劳标准收取资金 和安排使用劳务。

  村民小组要设立劳务登记簿,按劳登记。

  向农民筹资按批准的时间收取,不得提前预收。

  第十七条 向农民筹资筹劳,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立项或提高标准, 第十八条 村民委员会按照农民负担监督卡所登记的筹资筹劳标准收 取资金和安排使用劳务。

  第十九条 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集的资金,归本村农民集 体所有,由乡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代管,以村核算,村民委员会使用、支 出实行报帐核销制。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平调、侵占、挪用。村民委 员会必须在每年三月末前将上年农民出资、出劳使用情况的决算和当 年预算安排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

  第二十条 村民委员会要向出资出劳者分别开具省农民负担主管 部门统一印制的收据、工票。

 

第四章 监督处罚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违反本 规定,要求农民出资出劳,开展达标升级活动。

  农民有权拒绝前款筹资筹劳要求,并可向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农民负担主管部门举报。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农 民负担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并按有关法规规定分别对主管人员、直 接责任人员和单位处以罚款,由监察机关给予政纪处分。属村民委员会 成员,由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建议村民会议处理:(一)未经批准向农 民筹资的;(二)筹资超出上限或审批标准的;(三)强制农民以资代劳的 。

  第二十三条 对截留、挪用、贪污筹资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农民负担主管部门全额追缴违纪款,没收非法所得,并按有关规定对责 任人处以罚款,由监察机关给予政纪处分;属村委会成员,由农民负担监 督管理部门建议村民会议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筹劳或超出规定范围使用劳务 的,由县级以上农民负担主管部门按有关法规规定对直接责任者批评教 育,责令限期改正,并按当地以资代劳标准付给农民相应报酬;逾期不改 的,提请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者给予政纪处 分。属村民委员会成员,由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建议村民会议处理。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对所筹资金和劳务不在农民负担监督卡 上登记,不将农民负担监督卡发放到户,不出具收据和工票,不张榜公布 的,由农民负担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提请监察机关对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者给予政纪处分。属村民委员会 成员,由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建议村民会议处理。

  第二十六条 村民无正当合法理由,拒不交纳所筹资金和承担所筹 劳务的,村民委员会应当批评教育并书面通知当事人限期改正。逾期不 改正的,村民委员会可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或合法的村规民约进行处理 。

  第二十七条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滥用职权, 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给予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 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 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吉林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若干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 步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根 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农民负担是指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据国 家、省有关现行规定承担的以下税费和劳务:

(一)农业税及其附加,农 业特产税及其附加;

(二)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 筹劳;

(三)规定期限内未取消的农村义务工;

(四)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

(五)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农民应承担的其他义务。

  第三条 承担第二条规定的税费及劳务是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 应尽的义务,必须切实履行。遇到特大防洪、抢险、抗旱等紧急任务,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临时动用农村劳动力,但要明确规定动用 期限和数量。

  除前两款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背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 意愿,要求其无偿提供财力、物力、劳务。

  第四条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民负担 监督管理工作,监察、财政、物价、法制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工,配合 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乡级 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负责。

 

第二章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内容

 

  第五条 监督农业税和农 业特产税据实征收情况。

  第六条 监督农业税附加、农业特产税附加的到位情况和管理使 用情况。

  第七条 监督农业税减免政策落实到户情况。

  第八条 监督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程序、数量标 准,资金及劳务的收取、管理和使用情况。

  第九条 监督面向农民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情况。

  第十条 监督向农民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取的水费、电费、机耕 费、畜禽防疫费、灭鼠费、植保费、保险费、村级报刊订阅费等经营 服务性收费情况。

  第十一条 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各项收入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第十二条 监督向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罚款情况。

  第十三条 监督农村中小学校向学生收费情况。

 

第三章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措施

 

  第十四条 减轻农民负担工 作,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专项治理的部门责任制和“ 一票否决”制。

  第十五条 全面实行农业税收和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度。凡是 向农民收取的农业税收,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和各项收费的依据、项目 名称、收取标准、对象范围等必须在收费之前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监督 。按规定应该公示而没有公示的,农民有权拒绝交纳。

  第十六条 实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凡向农民或村集体经济组 织收取的各种款物以及要求农民承担的劳务,必须在乡级农村经营管理 部门的组织、监督下,由村委会和有关部门如实填入农民负担监督卡, 并由村委会在每年3月末前发放到户。凡未填入监督卡或未将监督卡发 放到户的,农民有权拒绝交纳款物和出工。

  农民负担监督卡由省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 制发,严禁向农民收取费用。

  第十七条 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收费必须实行“一费制 ”,具体标准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除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收费项目外,农村中小学校不得收取或代收 其他任何费用。

  严禁向农村中小学生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学校不得为学生代 办保险,强行代购或推销书刊杂志、复习资料、学习用品及其他物品。

第十八条 村级报刊订阅费用实行“限额制”。具体限额标准按省有 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无权设立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 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

  第二十条 农业税附加、农业特产税附加、农村“一事一议”筹 资、村集体经济组织机动地及其他经营和财产性收入等,由乡级农村经 营管理部门代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支出,实行报帐核销制。

  第二十一条 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依照国家和省 有关规定进行收取、管理、使用。

  第二十二条 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自愿互利,等价交换,受益者承 担的原则。生产经营服务性收费需要统一制定收费标准的,由农民负担 主管部门会同物价等有关部门共同审核制定。服务单位在收取服务费 用时,要严格执行统一核定或双方协商一致的收费标准,并出具合法的 票据。

  严禁强行服务收费。

  第二十三条 严禁截留、挪用、平调农业税附加、农业特产税附 加。

  第二十四条 严禁平摊农业特产税;严禁强制农民以资代劳。

  第二十五条 严禁村集体经济组织用集体资金或贷款、借款代农 民缴纳税费。

  第二十六条 严禁违反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意愿搞法律规定外 的收费、集资、摊派、捐款、捐物,不得强行要求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 织投保、征订报刊杂志;不得以检查、评比、考核等方式组织或者变相 组织涉及农民或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的达标升级活动。

  严禁用非法手段向农民收款收物。

  第二十七条 严禁非法向农民罚款。依法向农民罚款时,要严格执 行罚款标准,出具省财政部门监制的罚没票据。

  第二十八条 严禁用村集体资金吃喝招待,取消村组招待费。

  第二十九条 严禁在基本建设投资中要求农民出资出劳进行配套 的做法。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增加农民负担,或给 农民造成经济损失的,要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限期将违规收费全部退还 给农民;所造成的损失要依法给予赔偿。对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 责任人按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加重农民负担构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截留、挪用、平调农业税附加和农业特产税附加的 ,要限期退还,对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 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收取、管 理、使用规定的,按省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三条 因违反规定向农民收款收物造成农民人身伤害或者 财产损失的,除依法赔偿外,给予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纪律处分;构 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加重集体经济组织负担或给集体经济组 织造成经济损失的,除依法赔偿外,按有关规定给予责任单位经济处罚 。

  第三十五条 用集体经济组织自有资金或贷款、借款为农民缴纳 税费,向农民收税不开具完税凭证或收费不开具有效票据的,要限期改 正,并给予责任人党政纪处分或经济处罚。

  第三十六条 对违反本规定加重农民负担的,限期退还,限期内未 退还的,要经省财政部门扣减该地区下一年度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

  第三十七条 有下列问题之一的,取消该地区和单位当年的评选先 进资格,取消负有责任的领导晋职、晋级资格,责任人不得提拔重用。

(一)因农民负担问题引发严重事件和死人、伤人等恶性案件的;

(二)加重农民负担造成重大影响的;

(三)因加重农民负担受到党政纪处分的;

(四)因农民负担问题被省通报批评的。

  第三十八条 对加重农民负担的单位和个人,由农民负担主管部门 对其进行经济处罚并责令纠改。违反党纪、政纪人员,由纪检、监察机 关和其任免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给予党纪或行政处分。

第三十九条 除本规定以外的其他违反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 ,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规定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负 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关于改革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

 

  为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需要,进一步理顺县(市)乡镇财政分配 关系,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 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中发〔2000〕7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 作的通知》(国发〔2001〕5号)、《财政部关于下发〈改革和完善农村 税费改革试点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的指导性意见〉的通知》(财预〔2 000〕134号)和《吉林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吉发〔2002〕7号) 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改革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出如 下指导意见:

 

一、确定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在保证执行国家和省统一的财政 政策和制度的前提下,按照一级政府设立一级财政的原则,合理确定县 (市)、乡镇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给乡镇政府必需的财政管理权限,充 分调动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积极性。

  (二)财权、事权相统一原则。要合理划分乡镇财政收支范围,将适 合乡镇管理的收支下放到乡镇管理,做到权责结合,乡财乡理,乡事乡办 。属于乡镇范围内的增收,由乡镇财政支配;乡镇范围内的减收,由乡镇 财政负担,自求平衡。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浅谈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及实现途径

许蕊


论文提要

  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法律正义与道德正义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实现,是审判工作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司法公正是指对案件进行公平的审理和作出正确的裁判,意味着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受到平等充分的保护,社会的公正和正义得到实现。它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广义的司法公正指的是公安、法院、检查院等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严格、公正执法。狭义的司法公正仅指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的一切行为符合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的要求。人民法院是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这就要求法院在审判过程中不但要遵循平等和正当的原则,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公正和正义的精神。不公正的裁判会损害民众对司法制度的期待和司法诉求的热情,加剧社会的无序和混乱状态,影响社会稳定;而公正的司法,会增加人们对国家法津,对法院、法官的信任和期待,,消除人们对案件审判公正性的疑虑及对判决的抵触心理,使其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司法权威的树立。

  随着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使命的提出,司法公正已经成为社会民众和司法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法律调整的领域、层面也在不断拓展,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各阶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期盼公平正义。 司法公正是法的自身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是人类在迈向法制社会的进程中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类纠纷而追求的一个永恒的价值目标。

一、司法公正的内涵

  司法公正,或公正司法,其基本内涵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在这里,司法活动主要指法院的审判活动。公正的含义包括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等。司法公正既要求审判过程遵循平等和正当的原则,也要求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的精神,更要求参与审判的法官要以正直无私的态度,以尊重事实和遵守法律为准则,努力实现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笔者认为司法公正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宪法和法律至上。司法公正的首要内容便是要求一切司法活动、司法行为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法律化,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党派、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受法律的约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不能超越其外,更不能凌驾其上。

(二)平等对待。平等对待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实施和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前提,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说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石,平等对待则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没有平等对待司法公正便成了空谈。要做到真正的平等对待,就必须禁止歧视,反对特权,不允许对弱势群体的歧视,不允许任何人拥有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法外特权”。

(三)司法独立。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衡量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实现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实现司法公正,人民法院必须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这是司法权运行规律的总结。如果不能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可以任意干涉司法,司法公正就无从谈起,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也就难以实现。所以说独立的司法权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先决条件,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终保障。

(四)严格执法。严格执法就是严格按照实体法和程序法办案,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公正司法就是要切实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坚持实体、程序并重的理念,着力在执法的方式、方法、步骤、顺序和时限等方面实现执法、司法的公正。

(五)司法中立。司法中立分为三个层面:司法权中立;司法组织中立;法官中立。司法权是居中裁判性权力。司法权中立,只能居中裁判,不应偏袒任何一方,应当在官民之间保持中立;司法权和行政权应保持中立;在司法活动中,法院和法官的审判态度必须保持中立,不受其他因素影响,排除不利于进行准确、公正判断的因素,以法律为准,严格依法办事。司法权是独立性权力,在其之上的只有法律。

(六)及时高效。公正和效率是司法活动中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公正离不开效率,因为迟到的公正就可能丧失公正的应有含义;而离开公正的效率是盲目的效率,这种效率产生的后果是对社会有害而无益的。“迟到的公正是非公正”这一法律谚语恰当地表明了司法效率对于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意义。

二、司法公正的构成要素

  司法公正的构成要素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所谓实体公正,是指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案件的准确认定和对实体法的正确适用。实体公正的标准是对事实的真实发现和对法律的正确适用,它是结果的公正,是司法活动的终极目标。
  所谓程序公正,是指在处理案件的各个环节中严格按照诉讼程序的规定审理,以确保当事人的各项诉讼权利能够得到有效实现。程序公正体现了民主、法治、人权与平等的精神,是司法公正的重要内容。
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如果没有实体公正,即使程序上公正,司法公正也无从谈起;如果没有程序公正,实体公正也就不能实现,司法公正同样无从谈起。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重要价值追求,是司法活动追求的最终结果;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措施和保障,没有程序公正就难以保障实体公正。
  在我国,过去重视实体公正,忽视程序公正。这些年来,这种状态有了明显的改观,司法越来越追求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统一。但是,现阶段又出现了另外一种倾向,即重程序不重实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倾向呢?其内在的动因就是要逃避责任。因为,程序不公正必然要受到监督和追究,而实体的公正与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时难以判断,即使实体不公正,只要程序公正也容易推卸责任。这种倾向是要不得的。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都是司法公正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各自具有独立的价值。程序公正是前提,程序不公正就有可能导致实体不公正。但是实体公正是司法活动所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不少困难群众自救能力弱的情况下,过分强调程序公正、忽视实体公正就不可能真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有可能加剧社会不公平状况,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

三,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

  人民法院是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矛盾凸显期,法院一直是矛盾映射和舆论关注的焦点。造成司法权威下降,人民法院的公信度下降,司法不公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影响司法公正有其各种各样的原因和因素。具体来说,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法院管理地方化、行政化,无法真正实现司法独立

  司法独立是许多国家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和宪法精神。它来源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在我国虽不实行“三权分立”制度,但在司法活动中吸纳了司法独立原则的一些精神。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的干涉。由此可知,我国的司法权、审判权是在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下运行的,西方国家的司法不但独立于行政,也独立于立法。
  实际上,在我国,人民法院及人事的管理与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采取一种模式,这使得审判权的独立行使难于落实。法院管理的地方化、行政化,使法院不能专司审判,这必然会导致案件的审判不公。首先法院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部门,但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地方财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时足额划拨经费,致使法院的审判活动受到一定影响,甚至不能展开正常的业务。其次由于在经济上、人事上依赖和受制于地方,法院已成为地方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每年,法院都要完成地方政府分派的各种非业务性工作,常年被政府抽调的人员也不在少数。这不仅使法官的办案时间得不到保证,而且还侵占了有限的办案经费。一方面是审判人员少,审判任务重,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审判人员不能从事真正的审判业务,形成法官“种了政府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局面。

(二)法院机构设置和法院审判组织设置不够合理

  从法院内部的审判管理来看,也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长期以来,实行“层层审批,层层把关”的审判管理机制,审与判分离。在我国采取审判委员会制和合议制,合议制所形成的判决是以法院名义作出的,与法官个人没有多大关系,法官个人的责任感无法体现。合议庭即使有不同意见而发生争议,也被当成疑难案件上报审判委员会加以解决。 “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这样导致在庭上听取当事人全力陈述意见的法官对案件没有决断权,而有决断权的却不在庭上参与审理,法官的个人能力和作用被削弱。必须坚持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这种独立不仅指不受外部的干涉,同时也应指不受内部的干涉。当把一个法官放在决断者的位置上并实行审判公开,才有可能引发法官的公正追求。决断人摆在明处,监督就会变得切实有力,对自己的人格负责心理也会更加强烈。从上下级法院关系来看,人民法院上下级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事实上,下级法院往往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一样,有问题会主动请示上级,上级法院也会主动地对下级法院的审理活动进行具体的指导。所有这些,必然使司法权产生扭曲、变形,导致其偏离中立性、终极性的本质要求,从而丧失其应有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三) 法官素质高低是影响司法公正的决定因素